您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通知公告

关于修订(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23 10:30:23 浏览次数: 【字体: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深入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学校决定开展2020版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制定)工作,相关要求如下: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坚持寓教于研、激励创新,坚持分类改革、机制创新。以促进硕士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着力构建符合学科专业定位和发展目标的高水平课程体系,优化和规范培养过程,形成以能力提升为导向、富有特色和成效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基本要求

(一)原则上按一级学科修订(制定)

学术型学位原则上按一级学科修订(制定)培养方案,不具备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的二级学科单独修订(制定)二级学科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按专业领域修订(制定),其他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结合实际按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修订(制定),有非全日制招生的学科专业,须单独制定培养方案。

凡涉及跨学院培养的学科,由授权点所在学院牵头,相关学院配合,联合修订培养方案。

(二)建立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培养方案应明确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并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及培养环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促进作用。鼓励通过学科交叉等途径,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完善以行业领域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机制,培育实干担当、勇于创造的精神,满足各行各业对高精尖专门人才的需求。统筹处理全日制专业学位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

(三)重点梳理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按照《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文件的要求,对本学科、专业类别(领域)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

根据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文件要求,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占2学分,同时须从“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中选择1门作为选修课程,占1学分。鼓励各学院结合实际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研厅[2019]1号)文件要求,须把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文件要求,要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要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落实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所有列入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必须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全英文课程必须有英文教学大纲。各培养学院须深入调研,并根据学科专业特色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

1.课程类别。课程类别涵盖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补修课。公共学位课为思政课、外语类课程;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方法类、前沿类、学术论文指导与规范类以及学科平台课程;专业课为基于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核心课程;选修课主要包括学科专业选修课、跨学科课程以及创新创业、人文素养、职业伦理等素养类课程。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须补修本科课程2-3门,由各培养学院根据本学科专业情况确定考核门数、考核内容、学习形式、考核方式和考核管理。

2. 课程体系优化。充分考虑多数硕士研究生选课需求,多开设一些专业涉及面较广的课程,并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因人设课的问题;淘汰已不适应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的课程,补充能够反映本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及学科专业前沿内容的课程。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有明确的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的,按教指委要求执行。

学术学位研究生应注重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须开设注重研究方法类、学科前沿类、学科交叉类等课程的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注重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须开设强化工程实践类、行业规范类、技术发展前沿类等应用型课程的设置,加强案例教学,构建明显区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

3. 国际化课程及校企联合课程。加强研究生示范性全英文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省一流学科、高峰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原则上应至少开设4门全外语或者双语授课专业课。鼓励与国内外高水平学者联合建设全外语课或双语课;鼓励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者访学经历的教师开设全外语或者双语课程;鼓励聘请企业专家开设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课程。

(四)加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强化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鼓励利用“互联网+”、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手段,积极建设在线课程、案例库、教材等课程资源。重点建设以研讨和互动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

深化科教、产教协同培养。引导学术学位研究生在产教融合中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全面推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积极推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即进项目、进团队、进企业,以项目成果、发明专利、成果转化应用等作为毕业的重要依据。

(五)优化培养过程管理

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术活动、实践活动(学术学位)、专业实践(专业学位),各培养学院需根据学科特点制订培养环节考核实施细则,保证培养环节环环相扣、有序衔接。

加强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将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学术规范和学术(职业)伦理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必修内容。把研究生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六)满足个性化培养需求。各学科、专业类别(领域)培养方案在满足学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科、专业类别(领域)特点、发展目标要求,可对课程设置、培养环节要求和学分构成等进行灵活安排。

三、基本内容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包括学科、专业类别(领域)概况、研究方向、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培养环节、学位论文与答辩要求等。

四、修订(制定)范围

(一)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

(三)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不招生可不制定)。

五、工作安排

(一)组织机构

各学院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责任主体,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工作小组,统筹做好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制定)工作。

1. 领导小组:各学院成立以正职负总责、研究生教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机构,统一规划和协调本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制定)工作。

2. 工作小组:学位点建设牵头单位按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成立修订(制定)工作组,由学科负责人、研究生工作秘书、研究生导师代表等组成,具体负责各培养方案修订(制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制定)应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

(二)专家评审

各培养学院须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本学科、学位类别(专业领域)培养方案进行评审。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评审工作应至少聘请1位行业专家或本专业类别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参与,并形成会议纪要。

(三)学校统一组织评审

学校组建专家评审组,对各单位提交的培养方案进行评审,评审未通过者,限期整改。

(四)校学术委员会终审定稿

学校学术委员会最终审定各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五)具体时间安排

1. 2020年6月中下旬,学校出台指导性意见,各培养学院成立组织机构并制定初步工作方案。

2. 2020年7月5日前,各学科深入调研,征求师生意见,形成培养方案修订(制定)调研报告和详细工作方案。

3. 2020年7月31日前,工作组重新梳理课程体系,完成培养方案和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初稿)。

4. 2020年8月15日前,各培养学院聘请至少3位校内外专家审核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初稿,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形成定稿。培养方案定稿、课程库数据表、专家评审意见(至少3份)和评审会议纪要报送研究生处。

5. 2020年8月31日前,学校组织专家对各培养学院提交的培养方案进行评审。评审未通过者,限期修改。

6. 2020年9月15日前,校学术委员会审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发布施行。

7. 2020年9月20日前,研究生处录入课程信息,各培养学院完成本单位2020版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在研究生管理系统中的提交工作。

8. 2020年9月30日前,各培养学院报送纸质版(院长签字、盖学院章)、电子版培养方案各一份至研究生处培养科存档。

本次修订(制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从2020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附件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内容与格式

附件2: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附件3:专家评审意见表

附件4:课程库数据样表

附件5:相关文件

 

 

                                                                                                          淮北师范大学

                                                                                                         2020年6月23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