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详细内容

研究生风采

榜样的力量||【国奖先锋】但尽人事,莫问前程——朱远洋,201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9 17:18:36 浏览次数: 【字体:

 

朱远洋,男,安徽蚌埠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师从刘升教授,2020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在刘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和CSCD核心论文各1篇,以其他作者身份发表SCI和EI论文4篇,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已获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在研究生期间,参与了多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负责人身份带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省级铜奖。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转眼之间,便已是研三毕业生中的一员,这是我来到淮北师范大学的第七个年头,这里也是我即想挥之离去,却又心心念念的地方。刘升老师跟我说过,好好享受你们这个有追求、充满奋斗的年纪。但是在读研究生之前,我仿佛没有追求。凭借着聪明脑袋不费力气地来到淮师大就读本科,我安于现状地待在舒适圈中,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的考研回到淮师大。我这才猛然惊醒,我好像还停留在“原地”,回看我本以为在我身后的同学、朋友,他们却甩开了我不知多少距离。于是,我便开始了这三年拼了命似的努力,因为我不想再留在“原地”。我对未来依旧没有目标,但是我知道只有现在更加努力、更加专心的完成眼前的事才有资格谈未来。在确定研究方向后,我甘之如饴的投身于科学实验中,凭借良好动手能力很快地制造完成实验装置,紧接着不停地实验、调整、再实验,最终得到良好结果。对于从未接触过得知识总能在很快时间内学习并掌握,在研一寒假期间完成了第一篇论文。

 

学海无涯,厚积薄发

前期的顺利并没有维持多久,从第一篇论文完成之后,便对接下来的科研再无想法。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多,也就是一年多的日子里没有任何科研成果,这无疑是最痛苦的。每天早出晚归、三点一线似的生活,不停地查阅资料、推算公式、研究算法、仿真实验,仿佛所有努力都在最后付诸东流。辅导员说这是你的瓶颈期,过了这个坎就好了。我夜以继日,忘记过吃饭,忘记过睡觉,最急切时一天只睡两个小时。我记忆力不太好,一年时间将想法写满了两个手抄本。但由于在这段最煎熬的时间内不停地积累,知识储备和问题解决能力显著提高,当灵光乍现时,才能披荆斩棘获得成功。不是所有努力都会有回报,但是成功背后一定有每一份努力。我不仅注重科研还带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辅导本科生进行SCI论文写作,为导师撰写基金申请书,现不仅完成第二篇论文,第三篇论文也在撰写之中。只有静下心来去沉淀自己,才能把自己装的更满。

 

深仁厚泽,铭感不忘

刘升教授对待学生一直是倾囊相授,认真负责,非常感谢刘升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遇到问题时,老师总是用渊博的知识为我答疑解惑,提供解决方案,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刚进入研究阶段时,科研论文写的像是实验报告,老师耐心地一句一句的看,详细指出哪里需要改进,翻译成英文后又一句句的读,指出语法错误。跟着刘升老师不仅学习到很多科研知识,还培养了各种实践能力。也感谢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实验室的同学们,不仅在学习中给我帮助,学习之余也为我带来欢乐。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