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详细内容

研究生风采

榜样的力量||【国奖先锋】何其幸运!何其幸运?——徐维维,2019级文学院研究生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20 09:10:23 浏览次数: 【字体:

 

徐维维,女,四川巴中人,入党积极分子。文学院2019级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师从任强教授。2020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在任强教授的悉心指导与栽培下,在过去一年时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贵州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并在安徽省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首届微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研一期间参与了由导师主持的四项“国培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以及研究生精品课程“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

前路迷茫,幸有指路人为我点灯

从四川盆地到华北平原,从本科生到研究生,跨越大半个中国,步入人生的下一阶段。在上小学时,我就曾经想象过自己去上大学,甚至成为研究生时的样子。那时候我不是要志在必得,而是觉得想想就很开心,好像这个世界上真有很多“假如”一样。没想到中间经历这么多的起起伏伏,竟然让“假如”成了真。除了不真实感,一志愿落空、陌生的环境、生疏的口音以及远离家人的孤独感让我一下子堕入了迷茫。研究生生涯的第一件大事——选导师的过程就像是盲人寻路,幸运的是,有一盏明灯为我亮起。

一间明亮的办公室,一张堆满了资料和书籍的茶几,而办公桌前,一颗毛发浓密的黑色脑袋正对着屏幕来回移动。只见他一手伏在桌上,一手拿着取下的眼镜,用手肘支撑着身体,两肩耸起,脖子前倾,努力地凑向屏幕,略紧的深蓝色旧衬衣暴露了他微腆的肚子,腰间别着的一串钥匙却与之“相得益彰”。这一幕总会让我想起那个在地铁上“挤眉弄眼”看手机的老人。

这是我第一次拜访任强老师时的所见。不过那时老师已经收了三位同学,再收我就超出“预算”了。尽管如此,老师还是答应考虑考虑,不过机会不大。果不其然,第一轮互选,我轮空了。这时我才开始着急起来,害怕没有老师愿意收我,而老师打的电话我却恰好错过了,再给老师回过去时,我几乎要哭了。终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成了任强老师计划外的“黑娃儿”。我知道,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件自讨苦吃的事,因为多收一个学生,就意味着他要多花一分心力。

于是,我常常在深夜收到老师回复的信息,因为师母说,晚上老师才不会被各种公务缠身。于是,我常常看到老师凌乱的后脑勺和上下不搭的穿着,但他无意也无暇顾及这些。如果是跟我们论文相关的事,他总会让我们去办公室,跟他当面谈谈。如果网上有与专业相关的优质内容,他也会第一时间转发给我们,师生群里最活跃的就是他了。他不是一位严厉的老师,总是说,去写一写,想一想。但他也不是一位好糊弄的老师,论文从内容的逻辑结构到参考文献里的标点,他都能一一给你找出错误来,有时甚至会让你怀疑:难道老师在我脑子里安了监控器?一篇论文从完成到发表,最短半年的周期,每一稿修改,他都会一一过目。连我自己一看到论文就焦躁烦闷,想要放弃时,他还在不厌其烦帮你校对检查,提出新的修改意见。就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与支持下,我终于在研一期间完成了两篇论文的发表。我知道,没有老师,就不会有现在的我,感谢您,在前路迷茫时,为我亮起那盏明灯。

未来还长,尚需追梦人砥砺前行

专硕的学习生涯十分短暂,去年入学,明年就要离校了。因为疫情,又在家里消磨了半年的时间。这学期除了写毕业论文、实习,最重要的就是找工作。在来来去去的奔波中,我意识到自己正在变成社会人,以前作为学生享受的那些来自他人、社会的包容将不再属于我,而更大更严峻的挑战正在等待着我。那时,我已经远离家人、老师,朝夕相伴的同学,我需要自己独当一面,靠自己的力量去迎接那一个又一个未知的挑战。虽然说出来有些幼稚,但确实是心中所想。所以,在我目前的人生旅程中,好像没有能一以贯之的座右铭,常常是心里认定了,就会要求自己努力向前。有人常常喜欢将自己的收获与付出拿来比较,以前的我也是如此,而且时常会认为自己的收获不如自己付出的多。后来才发现真正的付出实际上只是一时的,而收获却会在你付出后的每一天,每一时一点一点地回馈给你。考研是如此,人生亦是如此。未来的路很长,我想收获的也更多。所以,追梦人尚需砥砺前行。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